时间:2024年02月22日 点击:170
刘贤华1 彭达2 肖鲜华3 周全4 强彩凤5
1温度学派中医院(江苏)有限公司 江苏·南京 210000
2湖南三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贵州·毕节 551700
3湖南温度学派中医门诊有限公司 湖南·邵阳 410003
4南京温度学派中医诊所有限公司 浙江·湖州 313000
5湖南三丝五滑中医有限公司 四川·广元 628000
摘要
温度学派中医肿瘤脉法的临床应用,《三指肿瘤六针脉诊处方法》主要通过中医诊脉,诊察人体脏腑内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独特脉象,对于肿瘤病人的前期诊断、治疗、病后康复等均发挥着极其业要的作用。温度学派中医认为肿瘤的脉象表现为异常的弦硬、动滑、凸起涩滞或微绝,为人体脏腑器质性病变的脉象反映。当人体某部位出现肿瘤时,形质性的肿瘤物质会使得血液流速受到阻滞,形成一个“肿瘤场”。经过治疗后,如果这个肿瘤场消失了,肿瘤则被治愈。三指肿瘤·六针九悬·二十八脉诊处方法是由三指肿瘤脉、六针九悬脉、二十八脉诊组成的,二十八脉诊又是由基础七脉和肿痛二十一脉组成。
关键词
温度学浪中医;肿瘤;把脉;处方;寸关尺
1 引 言
肿瘤三指·六针九悬·二十八肿瘤脉诊法由三指肿瘤脉、六针九悬脉、二十八脉诊组成的,二十八脉诊又是由基础七脉和肿瘤二十一脉组成,主要对人体脏腑内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独特脉象,对于肿瘤病人的前期诊断、治疗、病情进行详细的诊治。例如,肝、心脏、小肠诊断、脾胃诊断、肺部诊断、肾区、膀胱、呼吸系统诊断、肝胆、大肠系统、大脑反射区诊断中医脉诊·搭手只病、五脏六腑脉象定位、舌诊、妇科脉诊、其他肿瘤脉诊。通过诊断治疗可以对肿瘤患者的前期、中期、晚期进行治疗,在临床治疗肿瘤具有重要突破的意义。
2肿瘤三指·六针九悬·二十八肿瘤脉诊法
2.1 肿瘤三指
寸脉:因为位置距离“掌骨”一寸。
关脉:往里面一点就是“内关穴”的位置,在尺骨与桡骨之间,穿过去就是“外关穴”。
尺脉:这里距离“曲池穴”一尺。
中医把人体从上到下分成三部分,即中医常说的三焦。 三个手指头号脉,每个手指头分别代表一个部分(一个焦),
食指代表的是上焦,中指代表中焦,无名指代表下焦。
2 .2肿瘤积聚脉
寸口积在胸中常见肺癌;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常见食道癌;左关上积在脐旁常见肝癌;右关上关上积在心下常见胃癌;微关下积在少腹常见直肠癌、结肠癌、胰腺癌;尺中积在气冲常见卵巢癌、宫颈癌、前列腺癌。
“寸口积在胸中,微出寸口,积在喉中;关上积在脐旁,上关上,积在心下;微下关,积在少腹。尺中,积在气冲;脉出左,积在左;脉出右,积在右;脉两出,积在中央,各以其部处之”,这种脉法跟阴阳相搏出现的动脉不同,脉象特征是脉来细而附骨,在临床上可见寸口积在胸中常见肺癌;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常见食道癌;左关上积在脐旁常见肝癌;右关上关上积在心下常见胃癌,微关下积在少腹常见直肠癌、结肠癌、胰腺癌;尺中积在气冲常见卵巢癌、宫颈癌、前列腺癌川。
2 . 3左手
寸脉:重按心脏,轻按小肠。
食指按的是心,往上是脑血管,往右是右脑,往左是左脑。关脉:重按肝,轻按胆。
中指按住的是肝,往上是甲状腺,往前是边上是胆。尺脉:重按肾阴(男科、妇科),轻按膀胱。
男性:左肾前列腺,膀胱,结肠,无名指按住的是左肾,往上是前列腺,往前是膀胱。
女性:往下是子宫,往上是官颈,再下是盆腔,左是卵巢,前斜上方是膀胱,右拉是左仅附件。
2.4右手
寸泳:重按肺,轻按大肠。
鼻腔,双乳,结肠,支气管,咽喉,食指按住是肺,往上是鼻,往后是肠道。女性:向后是左乳,向前推右乳,往上是结肠,二次升沉降乳状结肠。
关泳:重按脾,轻按胃。
胰腺,胰头,胰尾,食道,十二指肠。
中指按住是弹,往后是胃,往上是食道,往下是十二指肠,尺泳:重按心包、命门,轻按三焦。
命门(女):右肾,右侧卵巢,右侧附件。
无名指按住是右肾,往后是右侧卵巢,斜上方右食附件,
3温度学派六针九悬肿瘤脉诊
温度学派六针九悬肿瘤脉诊针对人体的脏腑肿瘤脉诊(肝、心驻、小肠诊断、脾胃诊断、肺部诊断、肾区、膀胱、呼吸系统诊断、肝胆、大肠系统、大脑反射区诊断)中医脉诊·搭手只病、五脏六腑脉象定位、舌诊、妇科脉诊、其他肿瘤脉诊。
3.1六针九悬脏腑肿瘤脉诊
温度学派中医认为人体中的血液是阴血治癌·阳血生高。而各脏各腑“血性”各不同。什么意思呢?人体各脏腑有各脏腑的血,各脏腑的血性是不相同的,如肺血属金,心血属火。就同脏腑的血,又有阴血阳血的不同。脏腑不同行性的血和不同行性的阴阳血,在人体的生理生命进程中,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,所以通过研究独创温度学派六针九悬肿瘤脉诊。
脏腑的阴血生养脏腑的器质,进行脏腑的生理新陈代谢,使脏腑变冷。阳血死亡脏腑·生成脏腑的机能,为脏腑输出生命的能量,使脏腑运动,使脏腑变热。
3 . 2阴血治癌· 阳血生癌;人体阴阳血的平衡·人体则无癌生
在人体,血为真阴。人只有血的真阴足,脏腑的阴血就生长,生长的脏腑就有生命的活力,脏腑就不癌,脏腑不病则人不癌。所以,人病是人体脏腑的阴血不足,即阴血虚、和阴阳血不平衡这两个方面形成的。脏腑的阴太过,脏腑过阴生长,脏腑的机能不及,脏腑没有活力而病生,人没有精气神的外在表现脏腑的阳血太过,脏腑的机能亢奋,脏腑生热火烧,热不可当,脏腑热烧而死。人生来先天脏腑的阴阳血就是不平衡的。
以肝脏为例,肝开窍于目。眼干、眼涩、眼疲劳等问题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因为肝的经脉从脚开始,沿下肢内侧上行到腹部,再由内在的脉络进一步和眼睛联系起来。深藏于身体内部的肝脏通过经络通道,将养分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眼睛,这样我们的眼睛才会顾盼生辉、灵活有神。也就是说肝的经脉上联于目系,只有肝的精血循着肝经上注于目,才能使眼睛发挥视觉功能,中医所谓“肝受血而能视”就是这个道理。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、主藏血。主疏世又可分为调畅气机、调节情志。调畅气机,肝的疏泄功能,对全身气机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,起着重要的疏通作用;调节情志,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,以气血为物质基础,而肝能调理气机,影响着气血的运行。主藏血,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,以适应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,并防止出血的发生。
再以心脏为例,心开窍于舌。舌为心之苗窍。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,表达语言。而味觉的功能正常和语言的正确表达,则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。如心的功能正常,则舌质红润,舌体柔软,语言清晰,味觉灵敏。如心神志功能异常,则见舌强语睿,或失语等。心在体合脉,其华在面。脉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: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,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,使之循着一定方向、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,流行不止;二是运载水谷精微,以布散周身,滋养脏腑组织器官。这些功能全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。其华在面,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,以及气血的盛衰,可以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而显露出来。如心气旺盛,血脉充盈,则面部红润光泽;如心气不足,则可见面色发白、晦滞。
脊柱中央有椎管,脊髓发出神经通过椎间孔支配人体五脏六腑及全身各个器官。包括颈椎7块,胸椎12块,腰椎5块,骶骨1块、尾骨1块,中医有句话讲,五脏皆系于脊,这足以说明脊柱与五脏六腑关系紧密的重要性,脊髓是人脑 与全身各器官的通路,五脏六腑的症状又可以反射在脊柱上。可以说,脊柱与五脏六腑相辅相成,阴血治癌·阳血生癌。而各脏各腑“血性”各不同,所以脊柱肿瘤脉诊通过诊断可以提前诊断出肿瘤的前期症状。
颈椎1:眩晕、偏头痛、失眠、嗜睡、头昏沉、颈性高血压、脑供血不足,面瘫。
颈椎2:眼干涩、眼痛、耳鸣、耳旁耳后疼痛、鼻炎。
颈椎3:头痛、痤疮、湿疹、咽部异物感、颈痛。
颈椎4: 鼻炎、口腔质疡、中耳炎、耳益、胸闷、呃逆。
颈椎5:咽喉炎、声音晰哑、祝力下降,上臂究痛、心律失常。
颈椎6:颈部僵硬实痛、上防麻木安痛、高机体炎,气管久、哮喘、低血压、心动过缓等。
胸椎7:颈肩部不适、上防斑木、低血压、心房纤颤。
胸椎1:上臂后侧痛、肩胖部痛、咳教、支气管炎、孝瑞等。
胸椎2:名种胸痛、心脏病。
胸椎3:肺部、支气管症状、易患感冒。
胸椎4:胆囊炎、胆石症、胸壁痛、乳房痛、乳除增生。
胸椎5:肝病、发热、低血压、贫血。
胸椎6:胃炎、胃溃疡、肝区痛、上腹胀痛。
胸椎7:糖尿病、十二指肠溃疡。
胸椎8:免疫功能低下,呃逆。
胸椎9:过敏性宪患、荨麻疹、腹痛、子官炎等。
胸椎10:肾病、动脉硬化、倦怠、腹痛、子宫炎等。
胸椎11:胃痛、肝区痛、胰腺炎糖尿病、肾病、排尿异常。
腰椎12:不孕定、腹张、腹泻,肾炎、肾结石。
腰椎1:便秘、腹泻、结肠炎、疝气。
腰椎2:肠痉李,静脉曲张,腰痛、大腿麻木、疼痛等。
腰椎3:月经不调、遗精、阳痿早泄、小腹痛、腰痛、膝痛等。
腰椎4:腰痛、坐骨神经痛、排尿困难、尿频,便秘。
腰椎5:下肢循环不良、关节炎、排尿异常、子宫炎、前列腺炎。
骶椎:骶骼关节炎、排尿异常、子宫炎、前列腺炎。
尾椎:尾骨痛。
3.3六针九悬25大肿瘤脉诊
1: 头(痛、晕、木);头晕的原因;头麻木的原因。
2: 耳(痒、痛、鸣?)
3: 眼(花、膜翳、流泪?)
4: 鼻(呼吸顺畅、息肉?)
5: 口(干、苦、口臭、食欲?)
6: 脖子(肿痛、结节?)
7: 颈椎(痛、响、灵活?)
8: 肩(痛、酸?)
9: 协肋(酸、胀、痛?)
10: 胸(痛、闷?)
11.腹(硬、鼓胀、痛?)
12.腰(酸、胀、痛?)
13: 大便(便秘、黑、软、粘、糖薄、恶臭、便不尽?)
14: 小便(黄、蛋白尿、滴沥不尽、频、急、痛?)
15: 坐骨(酸胀痛、股骨头、腹股沟?
16: 膝盖(胀痛、凉、弯曲顺?)
17: 小腿(肿、麻、酸胀痛、无力?)
18: 脚(肿麻酸胀痛?)
19: 走路是否腿发软(累或冒虚汗)?
20: 是否发热、恶寒、盗汗?
21: 梦魇(噩梦)、心悸、心跳快?
22: 体重近半年的变化。
23: 既往病史。
24: 其他不适?
25: 眼累?是否用眼过度?
4 温 度 学 派 肿 瘤 二 十 八 脉 诊
温度学派肿瘤二十八脉诊是由基础七脉和肿瘤二十一脉 组成。
4.1 基础七脉
4.1.1 脉部位
脉为血脉百骸通,大会之地寸口宗。
掌后高骨名关上,关之前后寸尺名。
【注】脉者血之府也。周身血脉,营运贯通,十二经中,皆有动脉。独取寸口者,盖以其经每至寅时,各经之气皆上朝而大会于肺,故曰寸口宗也。掌后有高骨隆起,介于尺脉、 寸脉之间,名曰关部。关前之位,其名曰寸;关后之位,其名曰尺。尺、寸者,谓从关上至鱼际长一寸,从关下至尺泽 长一尺,故名之也。
4.1.2脉主分
上焦候寸下焦尺,中焦之候属两关。
包络与心左寸应,胆与肝家在左关。
膀胱小肠肾左尺,胸中及肺右寸间。
胃与脾脉右关取,大肠并肾右尺班。
【注】两寸之脉,主候上焦胸中;两关之脉,主候中焦膈中;两尺之脉,主候下焦腹中。左寸之脉,浮候包络,沉以候心;左关之脉,浮以候胆,沉以候肝;左尺之脉,浮候膀胱、小肠,沉以候肾。右寸之脉,浮候胸中,沉以候肺;右关之脉,浮以候胃,沉以候脾;右尺之脉,浮候大肠,沉亦候肾。此遵《内经》分发三部诊脉法也。伪诀以大肠、小肠配寸,三焦、命门配尺,包络竟置不问,悉属不经。滑寿以左尺候小肠、膀胱,右尺候大肠。千古只眼也,当从之。
4.1.3浮沉脉
浮沉从肉上下行,皮浮属肺血心经。
筋沉属肝骨沉肾,肌肉为脾候在中。
【注】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曰:尺内两旁则季胁也。尺外以候肾,尺内以候腹。中附上,左外以候肝;内以候膈, 右外以候胃,内以候脾。上附上,右外以候肺,内以候胸中,左外以候心,内以候膻中。然外以候腑,内以候脏,《内经》、脉书确然可考,岂有独于脾胃则曰右外以候胃,内以候脾者耶?当以“右外以候胃,内以候脾”之句为正。其尺外之“外” 字,当是“内”字;尺里之“里”字,当是“外”字。中附上,左右之“内”“外”字;上附上,左右之“内”“外”字,皆当改之。故不循旧图所列,以符内候脏、外候腑之义。
【注】脉从肉上行者,谓之浮;脉从肉下行者,谓之沉。然心、肺俱浮,于皮毛取之而得者,肺之浮也;于血脉取之 而得者,心之浮也。故曰皮浮属肺血心经也。肝肾俱沉,以筋平取之而得者,肝之沉也;至骨取之而得者,肾之沉也。
故曰筋沉属肝骨沉肾也。肌肉在浮沉之间,属脾。其候在中,故曰候在中也。凡脉以部位而得名者,皆统于浮沉。故以浮沉为提纲,以统濡、弱、花、伏、牢、革、虚、实、微、散诸脉也。
4.1.4病脉6诸
浮沉无力曰濡弱,中取无力花脉看。
沉极筋骨为伏脉,浮沉极力革牢参。
【注】浮而无力谓之濡脉,沉而无力谓之弱脉。浮沉有力,中取无力,状如葱管,谓之花脉。沉极推至筋骨,按之而始得者,谓之伏脉。浮而极有力者,谓之革脉。沉而极有力者,谓之牢脉。
4.1.5病脉4诸
三部有力曰实脉,三部无力虚脉称。
三部无力而且小,似有如无微脉名。
三部无力而且大,涣漫不收散脉形。
【注】浮、中、沉三部俱有力,谓之实脉。浮、中、沉三部俱无力,谓之虚脉。浮、中、沉三部无力,按之且小,似有似无,谓之微脉。浮、中、沉三部无力,按之且大,涣漫不收,谓之散脉。
4.1.6病脉7诸
三至为迟穴至缓,四至为缓七至痰。
缓至为结数至促,动止难还代脉识。
【注】一呼一吸,谓之一息。 一息三至,谓之迟脉。一息四至,谓之缓脉。 一息六至,谓之数脉。 一息七至,谓之疾脉。缓脉动时一止,谓之结脉。数脉动时一止,谓之促脉。结促之脉,动而中止,不能自还,谓之代脉。凡脉以至数而得名者,皆统于迟数。故以迟数为提纲以统缓、疾、结、促、代五脉也。
4.1.7病脉10诸
滑脉如脉涌不定,涩脉滞涩往来艰。
悬脉端直细且劲,紧此弦粗劲且弹。
来盛去衰洪脉是,细则如丝大豁然。
长脉迢迢短缩缩,如至摇摇体动看。
【注】形状如珠,滑溜不定,谓之滑脉。往来滞涩,进退维艰,谓之涩脉。状如弓弦,细而端直,按之且劲,谓之弦脉。较弦则粗,按之劲,左右弹者,谓之紧脉。上来应指而盛,下去减力而衰,谓之洪脉。脉形软直如丝者,谓之细脉。脉形粗大豁然者,谓之大脉。来去迢迢而长,谓之长脉。来去缩缩而短,谓之短脉。其形如豆,约约动摇下移者,谓之动脉。凡脉以形状而得名者,皆统于滑湿。故以滑涩为提纲,以统弦、紧、洪、细、大、长、短、动八脉也。
4 .2肿瘤二十一脉诊
4.2.1 痈见疽脉、疽见痈脉。
痈脉脉宜洪大数,若逢牢短化脓难。
疽脉最宜沉与弱,浮大且散命归泉。
【注】痈乃阳毒,应见阳脉。若洪大而数,则毒易溃。若见牢短之脉,则为阴凝气少,故曰化脓难也。疽乃阴毒,脉应见沉与弱,是为顺脉。若见浮大而散,则为阳脱气败,故日命归泉也。
4.2.2痈疽伏脉
痈疽伏脉理当明,毒闭于经六脉停。
审证无凶宜穿发,气通脉道自然行。
【注】痈疽二证,有见伏脉者,皆由于毒瓦斯闭塞经络,营卫壅滞之故,以致六脉停止,沉伏不见也。若审其证无凶象,非死脉也。治之惟宜穿通经络,宣发营卫,使气得通,而脉道自然行矣。
4.2.3肿疡、溃疡浮脉
肿疡浮脉恐多虚,或有风寒在表居。
溃后脉浮气外泻,频加补剂始相宜。
【注】肿疡脉浮者,非气血不足,即为风寒在表,须详证施治。溃疡脉浮者,乃气从外泻,须补剂调养,始为合法。
4.2.4肿疡、溃疡沉迟脉
肿疡沉脉多毒闭,溃后多毒在内存。
无力须详毒内陷,迟寒数热更当分。
【注】肿疡不当脉沉而脉沉者,乃毒闭使然也。溃后而沉者,是毒尚存于内也。若沉而无力,恐内虚毒陷,当详审之;沉而迟则为兼寒,沉而数则为兼热,更当分别。
4.2.5肿疡、溃疡数脉
肿疡数脉宜热毒,数且兼洪欲作脓。
溃后洪大为病进,脓出洪数治无功。
【注】肿疡脉数,作脓兼洪,皆正应之脉也。若溃后洪大,脓出数洪者,皆为邪盛正虚,病脉相反,其病日进,治亦无功。
4.2.6 肿疡、溃疡滑脉
肿疡滑脉尚为顺,初起有痰治痰宜。
溃后痰多恐气乏,喘生毒陷死之机。
【注】滑主流通。肿疡初起,脉滑无痰,尚为顺脉。若有痰,则当以治痰为急,恐溃后痰多气乏,必致喘生毒陷而死也。
4.2.7肿疡、溃疡涩脉
肿疡涩脉属毒滞,有力为实无力虚。溃后脉涩为伤血,急补气血莫迟疑。
【注】涩主滞涩。肿疡初起脉涩者,乃气血为毒滞之征。若按之有力,毒滞为实;按之无力,正损为虚,不可不辨。若溃后脉涩,为伤血不足之象,急当大补气血,莫迟疑也。
4.2.8肿病、溃病虚实脉
肿疡脉虚宜内托,溃后内虚大补宁。
肿疡脉实宜消散,溃后如实毒未清。
【注】肿疡未溃脉虚者,不须攻毒,惟宜内托;已溃脉应虚者,急当以大补收功。如肿疡未溃,脉实者,当消毒散毒;已溃脉实者,乃毒瓦斯犹未清也。
4.2.9肿疡、溃疡长脉
肿疡长脉为有余,消散之方任所施。
溃后得之为气治,条然和畅不须医。
【注】肿疡见脉长者,乃气血有余,消散之方,任意施治。溃后脉长者,乃气之畅也,故曰气治,不待医药自能愈也。
4.2.10肿疡、溃疡短脉
肿疡短脉元气虚,大加补剂始相宜。
溃后脉短为虚甚,补之仍短决死期。
【注】肿疡脉短者,元气虚也,非大加补益之剂不可。溃后脉短者,虚之甚也,若补之而脉仍短者,则为败证,其死必矣。
4.2.11肿疡、溃疡洪脉歌
肿疡洪脉阳热盛,宣热攻毒必有功。
溃后洪脉毒留内,治之不退自然凶。
【注】肿疡未溃,脉洪者热盛也,宣热攻毒之法可施;若溃后脉洪者,邪盛也。服药而脉洪不退者,为正虚邪盛,其凶不免。
4.2.12肿疡、溃疡微脉
肿疡微脉为虚候,内托受补始能痊。
溃后见此虽为顺,微细无神作逆观。
【注】肿疡脉微者,乃虚候也,当以内托补剂为主,受补者方能痊可。若溃后脉微,虽为顺候,设按之微细无神,则根本已亏,亦当作逆证观也。
4.2.13肿疡、溃疡动紧脉
肿疡将发脉动紧,乃因毒瓦斯外搏经。
溃后见之毒内搏,此为残贼证不轻。
【注】肿疡见动脉、紧脉者,乃毒瓦斯外搏于经之象也。若溃后见动、紧之脉,则为毒瓦斯内搏于脏腑之象。盖动、紧乃残贼之脉,溃后不宜见之,故曰证不轻也。
4.2.14肿疡、溃疡缓脉
肿疡脉缓何须药,和缓从容最吉祥。
溃后见之为胃好,便和饮食自然康。
【注】肿疡脉缓,乃气血和平,不待服药,自然安愈之吉兆也。溃后见之,则为胃和,饮食自甘,二便自调,其证自然康宁也。
4.2.15肿疡、溃疡花弦脉
肿疡芄脉血原虚,溃后见芄理所宜。
肿疡弦脉邪作痛,溃后而弦邪病脾。
【注】肿疡未溃,脉芄者,其血必素虚也。溃后见花,乃去血之后,亦理之所宜也。肿疡脉弦者,乃毒攻作痛之象,盖弦主痛也;若溃后脉弦者,则为肝邪侮脾,盖弦乃肝脉也。
4.2.16肿疡、溃疡牢脉
肿疡牢脉为邪固,未作脓时脉见牢。
已溃见牢邪难已,结核瘰不能消。
【注】肿疡脉牢,未作脓时见之,主毒邪牢固难消;溃后见之,邪亦难已。若一切结核瘰,见此牢脉,皆主牢固不能 消之候也。
4.2.17肿疡、溃疡濡弱脉
肿疡濡弱脉不足,扶虚托里始能痊。
溃后虽为脉病应,但无虚候始得安。
【注】肿疡脉见濡弱不足者,必用扶元托里之剂,始能痊也。溃后脉见濡弱,虽为脉病相应,但无虚证,始得安全。若精神疲惫,饮食不思,亦危候也。
4.2.18肿疡、溃疡散脉
肿疡散脉最可愁,毒盛气散不能收。
溃后见斯亦为逆,急投补固或无忧。
【注】肿疡最忌散脉,盖散脉为毒盛气散,不能收功之诊。溃后见之,亦主逆也。急投补虚收固之剂,或有生者。
4.2.19肿疡、溃疡大细脉
肿疡脉大为顺候,溃后脉大不相宜。
肿疡溃后脉细小,总主痈疽气血虚。
【注】肿疡脉大为正实,毒必易出,为顺候也。溃后脉大为病进,其毒难化,为不宜也。肿疡、溃疡,脉见细小者,总属气血两虚,惟宜大补为主。
4.2.20肿疡、溃疡促脉
促脉无分肿溃疡,总为阳结不宜常。
渐退毒散犹可愈,常进不退必然亡。
【注】肿疡、溃疡脉见促者,皆为阳结,但宜暂而不宜常也。如促脉渐渐而退,则毒亦渐渐而散,犹或可愈。若常进不退,其亡必矣。
4.2.21 肿疡、溃疡结代脉
肿疡结脉为阴结,急宜温解始能康,溃后见结阴虚歇, 如代之歇定然亡。
【注】肿疡脉结者,乃阴结也。急用温散解毒之剂,始可获效。若溃后见结脉,则为阴虚之歇止,尚不主死。若如代脉之歇,动而中止,不能自还,则为真脏之脉见,定主亡也。
5 结语
温度学派中医治肿瘤传承中医脉诊《三指肿瘤六针脉诊处方法》,三指肿瘤脉、六针九悬脉、基础七脉和肿瘤二十一脉。通过三指肿瘤六针脉诊处方法结合针灸穴诊;清热手诊;铜镜面诊;三漱舌诊;隔纱脉诊等诊断肿瘤的方式,帮助更多的肿瘤患者及时发现疾病,诊察人体脏腑内出现器质性病变的独特脉象,同时找到诊治疗癌症的方式,对于肿瘤病人的前期诊断、治疗、病后康复,三指肿瘤脉、六针九悬脉、基础七脉和肿瘤二十一脉。已广泛应用于有重要意义的癌症康 复治疗,有助于防范癌症的复发、转移、再生。
参考文献
[1]杨树明.中药防治化疗毒副反应32例〔J〕.河南中医,2006,26(9):41-42.
[2]托娅,苏秀兰,柯杨.中药抗肿瘤机制研讨〔J〕.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,2002,12(4):262-264
[3]张宗岐癌症从“毒”论治〔J〕.家庭中医药,2003(1):85-86.
【作者简介】
刘贤华(1980-),男,中国安徽合肥人,现任职温度学派中医院(江苏)有限公司院长,从事温度学大循环提升温度治疗肿瘤癌症研究。
彭达(1980-),男,中国贵州毕节人,现任职湖南三医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院长。
肖鲜华(1983-),女,中国湖南邵阳人,现任职湖南温度学派中医门诊有限公司肿瘤科主任。
周全(1990-),女,中国浙江湖州人,现任温度学派中医院(江苏)有限公司主任。
强彩凤(2002-),女,中国四川广元人,现任职湖南三丝五滑中医有限公司主任。